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艺术评论 > 正文

试论苗再新绘画的时代意义

吴 杨

 

提示

 

人物画坛上的一线画家

 

苗再新是位军旅画家,一线画家。

 

1979年底,文化部举办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系“文革”结束后的首个国家级大展,意义重大,一批画坛新人由此脱颖而出,其中便有苗再新。他的作品《问客》获评三等奖,《人民日报》及全国许多报纸杂志在编发美展消息时配发了这幅作品,人们大概不会想到,那时他还是一位二十多岁的业余作者。之后的20多年间,他有作迭出,屡屡获奖,始终保持极高的绘画热情及创作欲望,在人物画坛,彰显着常青树般的活力与景象。可他从不满足,总是自我告诫说,我还可以画得更好些。了解他的朋友们也认为,苗再新正待步入绘画的巅峰期。

 

他是军旅画家,同时兼任中国美术创作院创作员。他是人物画名家,同时又是中国书协理事,是画家中的书法家。他的人物画取材广泛,既有古人物到当代人物的纵向剪取,亦有从军人到百姓的横向掠影,更有对多民族大家庭的诸多揽胜,对少数民族题材情有独钟,使他的绘画语言越发生动,异彩纷呈。这样,他几十年努力下来,植下可观的书画大树,硕果累累。作品《师生》获评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入选“百年中国画展”。《热血男儿》获评第九届全国美展银奖、解放军文艺奖新作品一等奖。《天使在人间》获评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银奖,等等,获奖于他似乎唾手可得。尤其重要的是,画画带给他快乐,一幅画带出更多的画,总有画不完的题材、画不完的想法,恰如他的名字“再新”,再接再厉,新在其中,尽可享受其中的乐趣。

 

说他是“一线画家”,基于这样一些缘由:

 

一是年富力强,始终保持饱满的创作激情,总是能高质量和及时地完成国家或军方交派的重要创作任务。去年,他又成功入选了国家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工程。

 

二是艺术追求、艺术天性上的恒定性和高标准,不舍余力,精益求精,以其极高的目标意识激发创作上的蓬勃活力,奋发自砺,从无懈怠,以其艺术虔诚抵御书画市场的负面效应及成功画家所必定要面对的种种诱惑。

 

三是不骄不躁,胸襟开阔,谦虚谨慎,永远都以甘当小学生般的心态面对中国画传统的博大精深,同时也认真研究西方绘画的精髓,兼收并蓄;对同辈画家中的佼佼者亦怀有真诚的尊敬,习惯于博采众长而从无骄矜之心。

 

四是惜时如金,极为勤奋。在我看来,他所居住的大院已经很安静了,可他还是乐于夜间作画,为着更加安静,排除干扰,全神贯注,心无旁鹜地专心创作,一画就是午夜两三点。

 

正论

 

苗再新绘画的诸多特质

 

今日画坛炒作成风,唯恐错失市场机遇而急于求成。一些人的“成功炒作”导致更多人的竞相效法,以“创新”的名义、以所谓“画风独特”掩饰实际上的不学无术,热衷于关注所谓新观念、新形式而忽视扎扎实实的案头功夫。结果,中国画在表面繁荣的背后,掩盖着深刻危机及种种无序。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苗再新的选择与坚守显得殊为可贵,无意随波逐流,为迎合市场需求而刻意画一种小模样,坚信好画家应该走在中国画传统的大道上,紧随时代发展的主流精神,实现文化前瞻意义上的社会承担。

 

其一,苗再新绘画坚持现实主义创作道路,以塑造人物为基本出发点,造型能力严谨,笔墨表现高迈,既要写实又要传情达意,画面洋溢浓郁的写意精神,精准而不失含蓄,鲜活而法度严谨。苗再新的创作思想非常明确,就是坚守中规中矩,正大气象,就是蒋兆和、徐悲鸿、黄胄这一路的方向。好画一定是千锤百炼,精益求精的结果,以造型准确为前提,以笔墨涵养为支撑,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扎扎实实地塑造形象,笔精墨妙,形神兼备。这样一条正路拼的是基本功及全面修养,不靠猎奇,不走捷径,不靠某种符号化绘画语言取胜,不容易出风格,“出力不讨好”,也所以难度更大、要求更高。1999年,苗再新以作品《热血男儿》获评第九届全国美展银奖,当是有人认为其画法似太过传统了?然而一位著名评论家却做出了公允的评价:殊不知这种画法非常之难,且这题材必须是这种画法,任何一种试图创新的方法都达不到这种效果,能够坚持这种画法而又确实画得好,全国也数不出几个人。

 

其二,苗再新绘画走着一条风格多变与题材多样化的路子,不拘一格,不落窠臼,点面结合,多方探索。这也是我所以推重苗再新的主要理由之一。我们看看他画了什么?今日画坛又有几人能像他那样笔追古贤,墨点今人,信手拈来,驾轻就熟,画笔下的各式人等,千姿百态,呼之欲出。可以这样讲,若是一位普通人物画家,只要拥有苗画中的一种题材并加以深化(或曰“程式化”、“符号化”),足以“叱咤”市场,有得钱赚。作为这些题材的原创者,苗再新何不精于加工,突出一点呢?朋友们没少给他这样的“忠告”。他自己的解释是性情使然,他从小就想当画家。画家的一个好处是不需要干那些重复性劳动,无须在一张画、一个点上厮守,以至于自我重复,而完全可以发挥想象,富有创造,正如齐白石所言“世间无物非诗画所料”。可画的人物、事物、景物太多了!一个好画家应该什么都能画、都想画,先画了再说。一辈子只画一种题材,在苗再新看来不可想象、无法接受。他是这样一个画家,如果让他活上一万年,他会尝试画尽所有题材。他画肖像、画古人物、画少数民族题材、也画重大历史题材,以擅长主题性创作闻名画坛。纵深、左右,大作、小品,都为他所热爱与擅长。他是典型的高产画家,多才多艺。人物以外,他也画水粉、水彩,还画过4套连环画。中国美术馆于1985年收藏了他的第一件作品,是在全国公安系统举办展览中获奖的一幅油画。

 

其三,苗再新绘画极具书写性,运笔使墨如拨浪击水,挺然俊逸,生机勃勃。苗再新是画家中的书家,先是受聘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教授,后又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于书法上积累了不凡的功力。曾经,他以参赛这种方式检验练习结果,自我激励,投稿全军书法大赛,获评二等奖,参加全国电视书法大赛,获评三等奖,又接连入选第四届、五届、六届全国书法展,获奖竟如探囊取物般,直到主动放弃,见好就收,毕竟绘画才是他的“主业”。书法造诣推动苗再新绘画趋向更高水准,使之畅扬率性,通透劲节,嚓然有声,一派化机。正是线条的舒展通达,力透纸背,配以精准的造型能力,构建起苗再新绘画的大家图式,一望而见诸大手笔,疏宕皎洁,笔笔精到,满纸清新。

 

其四,苗再新绘画立足生活真实,是在生活基础上的提炼、发挥,因而他画笔下的多数题材具有原创性特质。主题性创作及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不能单凭想象,必须深入生活才能有血有肉。具体才能鲜活。画哪种类型的人不像那种人,画哪个民族不像那个民族,更不用说反映他们的生存状态、生活面貌。那么,你所画的无非是一种概念化的形象,一般意义上的符号化而已。苗再新绘画力戒此类通病,坚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我在撰写此稿前与苗再新联系,得知他又要上路了,到云南写生去。年关在即,千头万绪,也还是要挤出时间下去写生。一个好画家总是这样,越画越知不足,越是注重细节,追求法度严谨,力求深入地挖掘素材,并在此基础上充实其情感认同。苗再新对于少数民族题材有种特别的钟爱。客观上,这种题材适合笔墨表现,无论肤色、服饰还是环境,无不为笔性墨韵提供着发挥空间,把一件西装和一件藏袍给你画,哪一件更易于发挥笔墨意趣呢?主观上,苗再新多年来致力于人物造型与笔墨巧变之相融、相谐,既要造型准确,又要笔墨生动。选择少数民族题材有助于攻克这一难题,运笔使墨,连皴带擦。也便于加强色彩,借助色彩之巧妙运用,促成造型与笔墨的有机结合,是他目下正尝试着的一种途径。他欲研发一种“高级灰”,作用于造型与笔墨,使之融为一体。带着这样的课题,他近年来特别倾心于少数民族题材创作,画傣族、羌族、苗族,画甘南、川西、阿里。他甚至想画遍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画一件大幅,不是简单地、象征性地刻画一两个人物,而是一个大场面下的大概括,要确能反映所画民族的人物群像,典型化地反映其生命意义、生存状态。他20年前始画藏民题材,近期更在长期积累的基础上创作了《雪域子女》,多达上百藏民,都有生活原型、生活真实,同时加以高度概括、提炼,使之传达出凝然浑厚的意象表达,一大片人丛所构建起的分明就是一座青藏高原,巍峨耸立,血脉喷张,撼天动地般召示着一个游牧民族的不朽精神。

 

其五,苗再新绘画是在文化意义上的典型化概括与抽象,画面语境展现可贵的涵盖与包容,也因而既有写实之具象,亦有写意之抽象,写实中不乏写意,写意中突出形象,从而达到形神兼备,笔随心意,深厚沉稳的境界。苗再新是位杂家,兴趣广泛,年轻时与人比赛背唐诗、拼对子、填楹联。写诗、填词、读史,连大部头的全宋词也曾手不释卷,多有钻研,下过大量的画外功夫,也所以才有如今的厚积薄发。他又写得一手好文章,在部队机关任职时做过文案工作,为部队首长起草讲稿,创下“一字未改”之纪录,至今无人打破。他生于齐鲁,成长于军营,大环境给他相应的灌溉,促使他博览群书,好学不倦。学而知不足。又进而促成他为人低调、谦逊,不事张扬,一向多画少说。他是位天才论者,羡佩才气过人的画家,纵横恣肆,下笔便有,那是什么感觉?也许正是由于他把自己忽略了,也才所以表现为绘画上的忘我,专心致志,画了那么多的大作、名篇,且题材多样,异彩纷呈。有一天,当市场化运作为理性化甄别所替代时,一些曾经名噪一时的人物将会纷纷退场,到那时人们自会发现苗再新,正如深秋的山岗,蒿草衰败了,而松柏犹挺拔。

 

其六,苗再新绘画是对主题性创作的持续响应,这就使他的画风极富民族特征与大国气象,哪怕画一小古人,照样透出风神磊落,疏朗堂正的气象。苗再新人好、厚道,凡事好商量,这是大伙公认的。所谓能者多劳,老实人吃亏,不免常被“抓公差”,军内军外、分内分外,画了许多点题之作。作为年富力强的军旅画家、人物画名家,他自然要挑担子,国家级重大题材、重大创作,大型展览,不能没有这类画家撑着,以确保国家水准。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在大量完成军内外交办的创作任务的压力下,他的绘画能力亦得到相应提高。画大画的能力,驾驭主题性创作的能力在同时代画家中堪称翘楚,不难预见在未来时日里足可攀登新的艺术高度。

 

结语

 

画坛朝圣者

 

“画坛朝圣者”是我2003年一篇作文的题目,那时我与苗再新相识不久,说服他接受采访,写下那篇短文。几年过去,我与他有了较多接触,也习惯于把他放在我所结识的众多画家中加以比较,印证了我当年的感觉是对的。苗再新不是一般的爱画、擅画,而是因画而生,嗜画如命,几十年如一日不知疲倦地默默耕耘。苗再新也非一般意义上的画家,他和他的画是这个时代必定要拥有的一种范例,他,以及为数不多的以中青年为主的一些名家有待于引领中国画在当下的发展趋势,向着恢宏博大与文化深刻前进。

 

人都说同行是冤家。同在一个单位、一个圈圈里,撇开私交不论,同行之间要叫他说你声好,那叫不容易。许多次,我同张复兴聊天,他会情不自禁地话说苗再新,管他叫“老苗”说:“老苗那叫画得好,真好!不声不响,埋头画画。”满维起在刚刚组织完中国美术创作院首届院展过后,在那么多名家大作交相辉映的景象之中,他回过神来,轻声地、由衷地对我说了一句:“还是老苗画得好啊!”

 

苗再新擅长肖像画创作,他在这方面的能力正待进一步发挥,有望独树一帜。美术界、艺术界,他画过吴昌硕、黄宾虹、李苦禅、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潘天寿、老舍等人;军界、政界,他画过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毅、陈庚、张云逸等人;古代人物,他侧重画孔子、李白、苏东坡,科学家张衡、地理学家徐霞客等。庆祝建军八十周年大型美术展览中,我军十大将的肖像画引人注目,分别出自多位画家之手,苗再新完成分内任务后又应领导点将,赶画了大将陈庚。该作行笔劲健,酣畅淋漓,形神兼备,着力刻画人物的面部表情,显示其热情豪爽,侠肝义胆,乐观豁达的儒将之风。同时以大笔线,快节奏,以其多变的墨色转换实现气韵流奔,生动感人。我站在这幅肖像前,看那衣褶出水,线条带风,深为苗再新的笔下功夫所叹服。以苗再新的绘画能力,理应得到更高的社会认可度。假如他乐得迎合市场,完全可以画一个轻松自在。田径赛场上,百米飞人和“铁人十项”相比,后者是多么地出力不讨好呀。苗再新却认定画坛上的“十项全能”,追求完美,这就注定了他的任重道远,艰辛备尝。

最新资讯
最新作品